园长手记 明天星期一?!

……

……
看到标题的家长朋友有没有瞬间迷惑、「焦虑」一下?
不好意思!幼儿园园长不应该骗人~ 冷静,明天周末。
我只是想请家长们感受一下:如果面对预期之外的变化,焦虑是十分自然的瞬时反应;即便改变是既定已知的,也难免真正发生时的一时不适。想象一下,从度假海滩上突然被叫回会议室,谁的脸色都不会太好。
成年人如此,小孩子当然更是如此。
所以,假期结束后重新返园,有一部分孩子会重新表现出短暂的「分离焦虑」,或者换个说法可以称之为「假期综合症」,需要老师与家长帮助孩子调整适应。而且还有一部分孩子是这个学期新加入的启佳宝贝,面对新环境、新伙伴,焦虑表现更突出一些。
本期园长手记,跟大家重温应对返园焦虑的几点建议。


 什么是返园焦虑?



新入园的小朋友,进入一个新环境,与父母短暂分别,表现出一定的焦虑、抗拒的情绪即所谓“分离焦虑”,是常见的幼儿情绪反应。不同性格的孩子经过短则一天,长则两个星期的适应,就会完成这个心理阶段。
对于返园归来的学长姐,经过一个寒假(可能大人会觉得假期很短,但孩子的时间感知不一样,假期时间足够孩子形成自己的舒适区),孩子们在家相对自由、随意。这样—来,与在园生活产生了偏差,现在重新「入轨」,同样需要调整时间。

可喜的是,我也观察到启佳的“老同学”们有着显著的适应能力,周一开学当天,亲眼看到好几个同学扬起小手互相打招呼,小大人一样,礼礼貌貌,可可爱爱!

 识别焦虑的原因类型



不同的孩子由于家庭环境和自身性格不同,常见的几种类型如下:
抗拒型:入园就不停哭闹,与家长分别时情绪激动,拒绝与老师接触;
慢热型:入园表现不反感幼儿园,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哭闹;
依恋型:依恋教师,不与同伴相处,不爱参加活动,害怕与老师分开;
孤独型:既不哭闹也不愿意与人说话,脱离群体;

自由型:无拘无束,纪律性较差。




怎样缓解返园焦虑




不否认 要鼓励

处在分离焦虑的孩子,没有足够的安全感。作为家长,应该理解和包容孩子的感受,做孩子信赖的依靠,用心陪伴孩子度过这个关键的时期,接纳孩子的情绪。不要否认孩子的感受,应该承认孩子对新环境的不安,然后鼓励孩子去面对。





到底谁在焦虑?

有时家长比孩子更焦虑,而且这种情绪有可能“传染”给孩子,比如:跟孩子说很多的话,讲很多要离开的道理,不断重复拥抱。这一过程使孩子酝酿了过多的委屈伤感,将这一过程变得异常艰难起来。





鼓励孩子表达需求

教育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,如:我饿了、我热了、我想喝水、我不舒服、我要小(大)便等,可以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,和孩子练习把自己的需求大胆告诉老师。






聆听你的一天

孩子回家后,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,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表扬,让孩子觉得在幼儿园做的事情原来是很有意义的。还可以分享自己的一天,让孩子隐约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“安排”,这是有意义的亲子谈话。





交给我 你放心

家长要相信专业,心态积极,孩子有情绪时适当地安慰一下就可以离开,相信老师有能力把孩子照顾好,认识到孩子们已经成长到这个阶段,比我们想象的更棒更有适应能力。